乔新江参观首届豫南民俗文化集市并点赞
时间:2019-02-17 来源:市委办、信阳政务
分享到:

  乔新江在参观首届

豫南民俗文化集市时寄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推动文化产业繁荣与发展

IMG_0989

2月16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来到信阳百花会展中心,参观首届豫南民俗文化集市。他寄语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俗文化、推动我市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IMG_1163_副本乔新江、谢天学在听取根雕艺人汇报

本次民俗文化集市重点打造“民俗”“年味”两大亮点,以豫南传统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信阳特色为载体,体现互动性强、全民参与度高、活动体验感好的特色民俗文化集市。活动分为信阳民艺、信阳记忆、信阳味道、儿童嘉年华、民俗展演、灯谜大会、主题灯会七大活动板块。IMG_1170 乔新江、谢天学在观看草编艺术品

    在书画摄影作品展区,乔新江一边驻足观看一边与艺术家们亲切交谈,并对一幅幅展现信阳山水、回顾历史变迁、讴歌新时代的书画摄影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创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镜头展示了信阳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观赏性,希望艺术家们能够把艺术才干的增长、艺术表现能力的增强深深植根于信阳历史文脉、植根于老区人民,继续用灵感和创造力把信阳文化特色传播出去。IMG_1272_副本谢天学、熊静香在观看残疾人书画作品

文化展示区石头画、剪纸、泥叫吹等民间工艺品琳琅满目,烙画、皮影戏、大鼓书、花鼓戏等再现了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恒久魅力。乔新江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一项长期且持续的工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文化传承的需要,相关部门要结合文化旅游产业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在传承经典保护传统的基础上,主动加入新元素,创新思维,完善工艺,精益求精,让特色元素更好地展示信阳文化的魅力。IMG_1115参会领导在观看民俗文化表演

在民俗文化集市现场,来自大别山残疾人艺术家协会的残疾人书法家们正在挥毫泼墨,乔新江看后表示赞赏,他高兴地说,这些作品都很见功力和水准,不论是笔墨技巧还是人文精神,都很有造诣。残疾人艺术家们虽然在艺术道路上有很多困难,但他们不甘向命运低头,顽强拼搏,努力以残缺创造完美,以有限通达无限,相信未来定能同心同德,携手共绘美好明天。曹新博、谢天学、熊静香、邵春杰、陈豫陪同参观。

市委办公室部分领导和同志在参观

残疾人艺术家个人专访余红霞:用劲笔书写精彩人生她,在3岁那年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残疾;她,并不气馁,坚持完成了小学、中学所有课程;她,自强不息,勤学苦练,用劲笔书写一篇壮丽的人生奋斗史;她,就是息县残疾人艺术家余红霞。“虽然身体残疾,但我并不自卑自弃,我相信只要坚定理想和信念,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就会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昨日,记者在信阳市大别山残疾人艺术家作品展上见到了余红霞,虽然行动不便,但她脸上却洋溢着灿烂乐观的笑容。余红霞,息县城关镇南街大埠口村人。出生于1965年的她,3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腿脚行动不便。长大后,余红霞当过工人、做过冰棒、卖过蘑菇、开过小卖部,无论干什么她都非常认真,但是这些只是维持生计的手段,她不想就此下去,也想多学点东西,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斗转星移,自幼酷爱书法艺术的余红霞,1990年与王保红相识、结婚。王保红写得一手好字,每逢春节或谁家喜事,都会邀请他写对联。在丈夫的影响下,余红霞开始练习书法,临池不缀,从唐楷入手,又临摹魏碑张玄墓志、李壁墓志,寒来暑往,只要有空就潜心练习,有时候一写就是几个小时,站的时间长了,腿就会疼得难以忍受,特别是在冬天,手生了冻疮,握不住笔,但余红霞都会咬着牙,忍着疼痛继续写。活到老,学到老,2017年余红霞到河北省石家庄市书法高研班进修,提高自己的书法文化素养和技艺水平。天道酬勤,余红霞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经过数十年勤奋临习,在书法界已小有成就,成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作品入展首届“女娲文化”全国妇女书画展、河南省第二十二届群众书法展,荣获河南省第二十三届、二十四届群众书法展优秀奖等。采访即将结束时,余红霞拿起毛笔,蘸墨、润笔、凝神,挥毫写下“怀仁养德”四个大字,笔走龙蛇,苍劲有力,正如坚强的余红霞。她证明了,梦想面前,人人都是健全的。

文/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保群  摄影  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