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的三个阶段:写得像、写得是、写得好
时间:2019-06-05 来源:李勇
分享到:


工作中,我们说到公文写作的境界,会有“初级”“中级”“高级”的区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我体会,起草公文有一个“写得像”“写得是”“写得好”的递进。

“写得像”,有模有样

这一境界,就是指刚接触公文写作,勉强能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其中,因模仿而“写得像”,是初学公文写作的一条捷径。我开始“ 写得像”,就是源于模仿。

那年,我军校毕业后被分到部队司令机关从事机要工作。两年后,领导调我从事作训工作,让我既欣喜又担心。欣喜的是,只要勤勉工作,作训发展天高地阔;担心的是,专业不同、要求有异,短期不怕团结作战,就怕单打独斗。

果不其然,到岗没几天,情况没摸透,参谋长就叫我写一份专项工作总结。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这哪是我的强项?我直挠头发,只好向老参谋求教写作的方法。老参谋介绍了他的经验:“看看往年总结的样子,学学军报上的句子,下下基层去找例子……”

一语点醒梦中人。我把重点放在了“看样子”上,风风火火、马不停蹄“学句子”“找例子”。最后,修修改改、加加减减,一篇总结“出炉”,我小心翼翼呈报给参谋长。我有自知之明,只望参谋长不把总结扔在地上就行。我诚惶诚恐地站在一边,参谋长迅速浏览又仔细阅读后,瞪着大眼看着我说:“第一次写机关公文吧?文字有基础,写得有点像,但是特点不突出。现在把‘主要做法’部分再去归纳、提炼、拔高一下。”我如释重负,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如今,我早已转业,仍从事文字工作,实践中愈加体会到,初学公文写作,“写得像”主要指公文结构“像”。比如,初写一份工作总结,一般来说就是按照“开展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及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下步的打算”的结构写,但难点在于写出特色来。由于初学者阅历、经历的局限,很难写出特色,使总结不易出彩,只能是“写得像”。但需知道,“写得像”是起点、是开端,绕不开、躲不过。

“写得是”,有凭有据

这一境界,就是写什么就是什么,写得清楚、写得明白,干有凭据、做有参考,但从某种角度讲缺乏高度、缺少深度、缺些厚度、缺点温度,只能算是较好完成起草任务。说起“写得是”,我深有感触。

2005年6月,我从部队转业到省直机关,在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报到第三天,领导指示我到一个刚刚打了“翻身仗”的基层单位去摸情况,写出一份工作简报。这是我到地方工作的第一份公文,为打好这“第一枪”,我在认真查阅地方机关公文特别是工作简报的写作要领后,立即前往该基层单位。找到主要领导说明来意后,我听了他的情况介绍,接下来的两天里又了解了该单位八成以上人员的所思所想、所做所干。然后根据收集的素材列出提纲、充实材料,写出初稿。为求准确,还反馈给该单位主要领导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能使的劲儿都使出来了,满以为报给领导会得到充分认可,孰料领导看后说道:“文字基础扎实、简报内容翔实,却缺乏高度,特别是缺乏省委领导对基层单位的期望,这份简报只能打到80分。”

现在,转业地方工作十余年的我,持续在“写得是”的道路上前行。我感觉,要做到“写得是”,只要用心,并不难达到。就以工作简报为例,要清楚写明当前形势,开展该项工作的原因和时间、地点、人员,完成的主要工作,达到的主要目的等,如果采用“观点+例子”的写法,除了例子要典型、鲜活,一定要把观点写好,做到准确、鲜明、生动。

“写得好”,有声有色

这一境界,通俗点说,就是写的公文既能得到领导首肯、同事赞许,又能得到上级认可、群众褒奖。

近日,我读到一篇有关脱贫攻坚的领导讲话稿,感觉就是一篇“写得好”的文稿。其“好”在于,讲话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符合中央精神,切合地方实际;在于讲问题一针见血、不虚不假,讲措施要言不烦、不赘不空;在于写2019年脱贫攻坚用了“决战”一词,写2020年脱贫攻坚用了“决胜”一词,让人深感责任担当、使命情怀,不敢有负中央期待、不愿有负人民期望,而务必“战”、绝对“胜”。

------工作中,我见过一些优秀的笔杆子,他们笔下出了不少“写得好”的文稿。通过观察、请教,我体会,要实现从“写得像”到“写得是”再到“写得好”的转变,需要从多个方面努力:

一是厚植兴趣,激发内生动力、发掘自身潜力,把公文写作当作实现理想抱负、追求人生价值的途径。

二是善于学习,打牢基础、抓住重点、找准方向,向高手学、向书本学、向领导和同事学、向经验和教训学,利用一切机会提升自己。

三是经常练笔,以立意高、思路清、层次明、逻辑严、扣题紧、提法准、选材精、文字新为标准,多写多练。

四是认真总结,找出规律、查漏补缺、扬长避短,深入思考如何做到站位高、观点新、举措实等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