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党委书记履行脱贫攻坚责任情况之二(潢川固始息县)
时间:2019-12-09 来源:市委办公室
分享到:

  中共潢川县委书记 赵 亮

  在连续攻坚中体现担当底色 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认真贯彻市委书记乔新江深入潢川一线调研调度精神,扛稳政治责任,落实政治任务。坚持用最多心思,花最大精力,从总书记讲话中理思路、找方向。脱贫摘帽后,倡导并组织全县102个党组织开好扶贫政治学习会,带头写心得、带头定措施,增强使命担当。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常委会固定议题,周调度、月推进、季观摩。多次遍访83个贫困村,驻村昼访夜谈23次,主持18次调度、5次千人大会推进,引领一班人,带队督查、驻村调查、入户核查,抓细抓实。坚持一线指挥、一线落实,成立14个专项组,驻村开展专项巡察。主导完善“123”激励机制,提拔重用扶贫干部107名,形成全员全责抓扶贫的局面。

  在持续提升中展现干事成色 着力抓巩固提升。投入3423万元改造危房2729户,实现全面清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人因贫辍学;筑牢医疗扶贫五道防线,县乡诊疗率98%以上,无因病致贫返贫;投入4500万元改造提升15770户,户户饮水安全。着力抓问题整改。对上级反馈18次问题台账,主持研判,亲自督导,逐个清零。多次组织开展“回头看”,举一反三,开膛破肚,排查问题9328个,规范提升档卡2.2万份。着力抓项目建设。主持党政联席会,筹措3.98亿元,其中县级筹资1.93亿元,实施道路、水利等10大类553个子项目,两年项目一年完成,已拨付资金3.63亿元,拨付率91.2%,扶贫项目绩效考评获省奖励500万元。探索“四好农村路”交通扶贫模式,所有行政村全部通公交,全国交通扶贫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着力抓基层基础。多次督办信息监测调整,新识别101户337人,摸排监测户177户441人、边缘户207户521人。组织处级干部包村,整治软弱涣散村26个。亲自上扶贫党课,培训扶贫干部1152人。投入7510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探索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党建“232”模式,组建产业链党组织87个,中组部、省委组织部推介。着力抓持续增收。提出“四个一”产业扶贫体系,做强“一只鸭”,华英鸭带贫3983户;做亮“一枝花”,花木产业带贫8335户;做大“一粒米”,糯米粉产业带贫8136户;做红“一只虾”,小龙虾产业带贫6222户。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54人,带贫新就业2130人,回引113名成功人士,领办专业合作社等136家,新增带贫就业1.2万人。

  在接续努力中实现政治本色 夯实三级书记责任,组织县级干部牵头14个作战专班,带领26个行业部门组建尖兵连,带头坚持“六天五夜”,带动8342名党员干部帮扶2.2万户贫困户,131个单位帮扶83个贫困村。主持推动干部作风“利剑行动”,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66起,处理科级干部15名。动员全社会力量真帮实扶,出面组织捐资812万元,助学助残、扶贫济困。探索建立“一个体系、四个办法”,不断完善指挥调度、资金投入、扶贫信访、项目资金、干部奖惩等机制,用制度强化执行。

  近期主要工作:扎实推进“百日攻坚”。先后两次召开千人推进大会,对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信息、年度目标、问题整改等工作再明细、任务再具体、责任再压实。11月20—22日,县处级干部带队对乡镇交叉互查,查摆问题816个。扎实推进“三项清零”;扎实推进动态调整;扎实推进作风督导。

  中共固始县委书记  曲尚英

  扛稳政治责任,持续传导压力。一是健全完善机制。保持脱贫攻坚的决策机制、工作机制和推进机制稳定,明确县委常委和县人大、县政协主职继续担任9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协调推进重点工作。二是科学统筹推动。摘帽后,2次主持召开全县脱贫攻坚推进大会,9次专题召开县委常委会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在指挥部主持召开23次脱贫攻坚专题会议,平均每月2次以上。带头落实包乡联村责任,坚持每周一晚驻乡制度,带动42名县处级干部包乡联村责任制落实。三是遍访贫困村。今年又把贫困村走访了三分之二,其它非贫困村走访了三分之一。如走访中发现,自来水厂管理不规范问题,回来后立即与水利部门研究安排解决。四是鲜明树立导向。今年累计交流重用干部105人,扶贫一线干部占95%以上,在表彰的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及各类先进典型中,基层扶贫人员占80%以上,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深入一线、干在一线的工作热情。同时,组织5个作风巡察组、12个督导组,开展常规督导和专项督导,今年以来因作风不实、工作不力问题,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146人次,有效传导了严和实的压力。

  提升产业就业,持续稳定增收。一是巩固提升已有扶贫产业。今年兑现“以奖代补”资金6329万元,带动贫困户23666户;兑现光伏发电收益4873万元,覆盖困难贫困户10154户;开展“多彩田园”专项整治,对带贫不真实、效果不明显的予以剔除,对真带贫、带真贫的予以扶持,整治后由原来的545家规范至289家,带贫效果不降反增。二是培育壮大优势带贫产业。今年县财政投入400万元,建立9个“稻虾共作”产业扶贫基地,带动稻虾综合种养面积从7万亩发展到15万亩,带贫5054户;投入1.2亿元建立扶贫纺织工业园,以资产收益模式带动贫困户和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8577万元,建设产业扶贫项目29个,带动贫困人口14613人;新出台“因地制宜发展扶贫车间”政策,对扶贫车间给予建设、租赁、就业和建园奖补,全县扶贫车间从13个发展到41个,带动贫困户816户。三是规范发展就业扶贫。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贫困人员技能培训、鼓励民营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居家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等途径,促进全县16-60周岁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64142人,贫困劳动力就业率100%;对60周岁以上的弱劳动力,根据身体状况,累计安排劳动岗位6359人,有效促进增收。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整改落实。抓细抓实“三个专项整改”,确保打好突出问题歼灭战,全面提升脱贫攻坚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一是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整改。二是扎实开展资金项目和金融扶贫问题整改。保持摘帽后投入力度和项目总量不减,今年共整合资金7.72亿元,县级投入1.1亿元,安排项目603个。11月初抽调专业人员24人,组织14个核查组,带着扶贫资金项目清单逐项排查,每天召开调度会,对问题进行逐一研判。目前项目开工率100%,竣工率78.77%,资金拨付率85.1%。全县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10.38亿元,其中小额扶贫贷款6512.3万元,今年新增192户916万元。三是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信访问题整改。

  近期主要工作: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确保12月中旬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项目竣工率、资金拨付率如期完成;对“三个清零”再细化分解;继续在巩固提升上用真功、下足劲,全力以赴迎接连考大考,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共息县县委书记  金 平

  坚守初心使命,扛稳政治责任。始终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工作实践,先后组织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全县领导干部大会等30余次,主动对标看齐,狠抓贯彻落实。认真落实“县委书记遍访贫困村”的政治要求,在遍访全县99个贫困村的基础上,今年已住村走访36个村,带动全县党员干部住村走访成为常态。

  坚持统揽全局,科学决策部署。今年共推动评选“五面红旗支部”200面,选派30名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薄弱村任党组织书记,主导实施工业振兴,深化中国生态主食厨房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交通、教育、卫生、文化“四大振兴工程”。前三季度,全县多项经济指标稳中有进,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校区正式签约,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开工建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受到国务院大督查表彰。

  加强统筹调度,强力推动落实。进一步完善专班推动、观摩推进、考核奖惩、督查预警、专项巡察、问责追责、在攻坚一线选人用人等制度机制,每周召开一次脱贫攻坚指挥长办公会或书记专题会,做到逢会必讲脱贫攻坚,时刻不忘脱贫攻坚。严格落实“周四固定帮扶日”“五天四夜驻村”和授红黑旗制度,结合住村走访持续传导责任压力,不断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

  持续较真碰硬,狠抓问题整改。始终保持问题整改的高压态势,整合脱贫攻坚作风督导组、督查巡察组力量,已对8位问题整改不力的同志启动问责程序,持续释放“不作为就要被问责”的强烈信号。目前,全县348个行政村(社区)问题整改均有台账、有措施、有结果。扶贫项目竣工率、资金拨付率和新增贫困户小额信贷比等问题已整改到位,省市反馈交办的13个扶贫信访案件均高质量办结。

  积极担当作为,巩固脱贫成效。牵头制定了《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的决定》,带动县处级干部每周三住村走访,带头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精心组织举办息县首届名特优农产品博览会,进一步激发群众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全县共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017亿元,95%以上的自然村实现硬化道路“组组通”,电视、网络信号和安全饮水全覆盖,无线广播“组组响”,全县脱贫成效持续巩固提升。

  近期主要工作:在落细落实上狠下功夫,着力加快工业振兴步伐,加大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规范公益性服务岗位管理,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在谋划推动上狠下功夫,持续抓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等政策落实,不断完善县乡公路、农村饮水安全和农村户厕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