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的光荣传统,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法宝。回首党走过的峥嵘岁月,老一辈革命家不拘一格讲党课,效果很好,党课学习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茁壮成长。
在群英荟萃的老一辈革命家里,毛泽东无疑是讲党课的高手。在讲党课中他总是那样高屋建瓴、说理透彻,并密切联系中国革命斗争实际进行权威讲解,学识渊博的他尤为注意语言艺术,信手拈来、引经据典,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且幽默风趣、形式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深受听者的欢迎,授课效果颇佳。
毛泽东善于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语言内容和表达方式,有的放矢、因人施言、对症下药,激起教育对象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他强调:“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他指出:“在教学方法上,教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讲课……教员也要跟学生学,不能光教学生……就是教员先向学生学七分,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学生。”“教员不根据学生要求学什么东西,全凭自己教,这个方法是不行的。”
毛泽东给陕北公学学员讲课。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就多次强调和要求红军宣传员找群众谈话时,首先要放下官架子,要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话。碰到雇农要讲雇农话、碰到商人要讲商人话、碰到工人要讲工人话,不能讲一大篇。
针对中国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实际,在湖南农民运动时期,毛泽东要求“夜校讲课一定要通俗易懂”“如讲打倒帝国主义就说‘打倒洋财东’,这样农民一听就懂”。
在夜校给工人上课时,一次毛泽东先在黑板上写下“工人”两个大字,然后对工人们说,好些工友埋怨自己命苦,说工人没出息,其实,说起来工人的力量最大。他提高声音说,大家不是说天最大吗?什么是“天”?他指着黑板上写好的“工人”两个大字说:“大家看,‘工’‘人’两个字连起来就是‘天’。”他边说边在黑板上把“工”和“人”两个字上下连起写出一个“天”字,又指着“天”字启发工人们说,大家都说工人没出息,我看工人是大有出息,关键是要团结起来,团结起来力量大如天。譬如一颗小石子,用脚一踢就踢走了,要是把许多小石子粘成一块大石头,那就搬也搬不动了。
这些极其鲜明而朴实的语言,很容易为人接受。
毛泽东撰写的工人夜校招学广告。
延安时期,平易近人的毛泽东到“抗大”等校讲课,既不兴师动众、也不戒备森严。有一次,毛泽东等一行人走进教室时大家站起来热烈鼓掌,他微笑着摆摆手,让学员们坐下。毛泽东先介绍了跟随他来的几位领导同志,然后说:“我今天帮你们请来几位教员,有洋的,也有土的,我就是土的一个。”当介绍到徐特立时,他说:“他不仅是你们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接着,他又说:“我们前一段时间,用两只脚走了两万五千里。孙悟空会腾云驾雾,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我们不会腾云驾雾,也走了两万五千里。要是会腾云驾雾,就不晓得会走到哪里去了。现在,我们红军从过去几十万人减为两万多人,要不是刘志丹帮我们安排好这个落脚点,我们不知要到哪里去呢!反正我不到外国去。中国的地方大得很,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还有北方。”
后来,他还在“抗大”讲了《实践论》《矛盾论》和《论持久战》,使学员们受益匪浅。他讲课的内容,不是从抽象的哲学概念出发,而是从长征和抗战初期的现实实践开始,信手拈来的话题,深入浅出的阐释,高屋建瓴的结论,或嬉笑怒骂、当头棒喝,或循循善诱、通俗易懂。
1938年8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抗大四期学员毕业大会上讲话。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讲话,在谈到党内存在的“学风”“党风”“文风”有些不正时,说:“这些作风不正,并不像冬天刮的北风那样,满天都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现在已不是占统治地位的作风了,这不过是一股逆风,一股歪风,是从防空洞里跑出来的。但是我们党内还有这样的一种风,是不好的。我们要把产生这种歪风的洞塞死。我们全党都要来做这个塞洞工作,我们党校也要做这个工作。”这番话形象地说明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必要性。
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帮助揭示其错误的性质及原因,毛泽东在讲党课时形象地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有些同志却在那里‘无的放矢’,乱放一通,这样的人就容易把革命弄坏。有些同志则仅仅把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曰:‘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这样的人就是古董鉴赏家,几乎和革命不发生关系。”
这形象地说明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关系,使人们认识到教条主义的危害。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会一课”案例选编》)